噪聲性聽力損失
噪聲性聽力損失是由于工人在噪聲作業環境中長期與噪聲接觸而發生的一種進行性的感音性聽覺損傷。
病理是在長期噪聲刺激影響下,耳蝸血管紋首先出現血循環障礙,螺旋器毛細胞損傷、脫落,嚴重者內
毛細胞也可能出現損傷,繼之螺旋神經節發生退行性病變,其中以耳蝸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病變最明顯。
噪聲性聽力損失是耳蝸毛細胞病變的結果,通過顯微鏡可以觀察到聽力排列散亂倒伏、斷裂消失或腫脹
融合、細胞線粒體分布與結構異常、溶酶體增加、細胞變性崩解消失等。
噪聲性聽力損失最初容易在4000Hz、6000Hz表現出來,隨著暴露時間的增加,聽力損失的頻率向低頻擴展,
進而影響人的正常交流和日常生活。圖13-2-7為噪聲引起聽力闕值變化的曲線。
圖1噪聲引起聽力閾值變化的曲線
噪聲性聽力損失的病理階段
噪聲性聽力損失是一種累積性聽力損傷,它的形成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聽覺適應
在開始暴露噪聲的初期,由于強度較低和暴露時間較短,在離開噪聲環境后,人耳出現短時間的耳鳴和聽力
下降,但數分鐘后癥狀消失,聽力恢復正常,這種持續時間極短的聽閡升高的現象,為聽覺適應。聽覺適應
是一種感受器自我保護的生理現象。
(2)聽覺疲勞
較長時間的暴露噪聲或噪聲強度較大時,人耳離開噪聲環境后,耳鳴和聽闕提高的程度加重、時間延長,要
數小時或數天后才能恢復,此階段為聽覺疲勞。聽覺疲勞是耳蝸毛細胞開始出現損傷的重要標志。
(3)早期聽力損失
長期反復的暴露噪聲,聽覺疲勞的程度、癥狀加重,逐漸發展為某些頻率的闕移不能恢復,病變進入早期噪聲性
聾階段。早期噪聲性聽力損失是耳蝸基底膜的某些局部毛細胞出現病變的重要階段。此階段最顯著的特點是4000Hz
或6000Hz頻率的聽力下降,其他頻率的聽力未受影響。
(4)聽力損失
噪聲性聽力損失的患者如不立即停止噪聲暴露或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聽力損失的程度將加深,影響的頻率也將增多,
最終可能形成噪聲聾。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聽覺系統的構造與功能—?耳的構造(三)的全部內容,青誠靜禾噪聲治理公司能為大家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沈陽青誠靜禾環保噪音治理網站。
本文標題:聽覺系統的構造與功能—?耳的構造(三) 地址:/zszljt/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