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當下社會,噪音污染無處不在,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困擾。為此,一些諸如震樓器等“神器”走紅網絡。這與其說是反擊噪聲,不如說是互相傷害。噪聲污染,是公共健康的第二大殺手。
噪音除了擾民,也會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重大影響。世衛組織發布的《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指出,噪音危害已成為繼空氣污染之后的人類公共健康第二殺手。有實驗證明,人長期在噪聲中,會導致失眠、多夢,休息和睡眠質量變差,甚至引發或觸發心臟病、神經性耳鳴、耳聾等疾病。
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信訪舉報管理平臺共接到公眾舉報44.1萬余件,其中噪聲擾民問題占41.2%,位居各類環境污染要素第二位。在所有噪聲污染中,社會生活噪聲投訴舉報最多。
社會生活噪聲問題的處理往往也更為棘手。大到廣場舞、商圈外放音響,小到室內跳繩、走路。社區工作人員指出,此類噪聲的“威力”或許并不大,卻更容易激發社會矛盾。
與噪音問題多樣相對應的是相關部門的“捉襟見肘”甚至“不作為”。許多網友反映,自己就噪聲問題報警或求助政府機關后,存在被應付、踢皮球的情況。有網友吐槽:“找環保說歸城管負責,找城管被告知應找警察,找警察說歸環保管,都成了閉環了!
噪聲治理為何如此之難?
取證難、勝訴少、治理難
由于噪聲污染特性與常見的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化學污染存在顯著不同,具有暫時性、分散性、局限性等特點,在監測、認定上存在困難。噪聲污染可能涉及工業、交通、生產生活等多種源頭,監管涉及環保、工商、城管等多部門,常常需要多部門聯合執法,所以在實際執法過程中也存在許多難題。對普通大眾而言,雖然可通過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追究噪聲污染者的侵權責任,但此類訴訟因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需要由受到噪聲污染的一方承擔舉證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勝訴較少。受訪專家還表示,伴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噪聲污染區域由城市擴展到農村,高鐵、城市軌道交通等新型噪聲源不斷出現,加之我國城市高密度居住的特殊國情,更讓噪聲污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日趨明顯,治理難度變得更大。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噪音危害已成為人類公共健康的第二“殺手”的全部內容,青誠靜禾噪聲治理公司能為大家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沈陽青誠靜禾環保噪音治理網站。
本文標題:噪音危害已成為人類公共健康的第二“殺手” 地址:/zszljt/318.html